關於單車升級的一些想法
上個禮拜天跟Jerry一同去牽了新車,2010年版的Merida 905,而Jerry拿到了一個蠻漂亮的價格。
我也是騎905,不過是08年最後一批的905,在我買完的一個禮拜後,先調漲了一波約4000元,隨後沒幾個禮拜,09年版推出,再往上加了6000,儘管配件也小有升級,車架在烤漆、形狀上都有比較細緻的改進,但售價也硬生生地多了10K。10年版的905,價格再調漲10K,但這次算有誠意了,全車用10年版Ultegra 6700(雖然部份還是混用09年版的6600),Shimano廠的二級套件,承接了一級套件下放的幾項規格,外型、性能都有不錯的表現。陪著看完車後,很是心動。
本來心裡想著這台車再騎個一年左右,明年準備換全套2010年的6700,但禮拜二的早上,不知怎麼地,忽然很衝動地想把現有的車賣了,換台10年版的905,算了算,會遠比我自己買套件來換還要省下不少錢,而且,還有一組比較高級的車架與輪組。心裡有了主意,早上便開始設想怎麼賣會比較划算,大概要出掉那些配件。但畢竟曾倒車過,有一些磨傷,這車雖然性能上沒影響,賣相就是差了點,易言之,很有可能賣不到我理想中的價格,也意味著換車的轉換成本會更高,有了這個底,我開始上網做做功課,找一些價格與功能的文章來看看,再仔細想想,我是不是真的需要一台新車。
忽然間,我冷靜了。
從開始有換車的念頭到冷靜下來,大概經歷六個小時,中間還開了一個三個多小時的會。仔細評估後發現,換車其實不太理性,我現有的6600,除了變速線外接(俗稱的蟑螂鬚)醜了點外,其它在性能上我實在沒什麼好挑剔的。變速手感明確輕快。車架部份,10年版的「似乎」有比較好,我講似乎的原因是除了外觀以外,我其實不覺得現在的我可以騎出什麼差異,我還蠻喜歡我現在車子的塗裝的,很耐看,白黑的配色很炫,但好像就沒那麼耐看了。
換車的念頭改到換大盤上。我的905是混搭的,前變是105(三級套件),大盤則是不知名等級的R553,推想是比105再低一級,除此之外,都是Ultegra。先前就曾經想把大盤換成Ultegra,重量會輕一點,配色、外型、剛性也都有好一點的表現。恰好在網路上找到一組腿長適當、價格合意的大盤組,這下既然不換車了,乾脆把大盤換了。新的齒盤是52-39-30的配置,最大盤較原有的大盤多了兩齒,也因而沿生一筆支出,得把前變換掉,換成相對應的Ultegra SL版本,前變的價格通常不會太昂貴,網路找了找也找到還算便宜的價格,儘管有人說混搭使用沒什麼問題,但也有一派聲音指出會有難以校調的問題,再看看Shimano的說明書,原廠指出兩者是不相容的,就一併換了吧,省得日後麻煩。
未來傳動部份的配置會是52-39-30的大盤加上11-23T的飛輪,對於這個組合我還蠻滿意的,有較綿密的齒比組合,比較不會有過去登山車那種進一檔太重,退一檔又太輕的情形,而前三盤的配置,在遇到超陡坡時,又有第三盤當救命盤。網路上常有人說2盤看起來比較美觀,用CT盤的話,最小齒比跟三盤也很接近,雖然2盤的變速性能比較好調(也是傳說),但CT較少的齒數就在平路的表現上有了妥協。目前預計更換的最大盤有52齒,某種程度上保留了標準盤的平地加速性,三盤也同時顧到整體齒比的範疇,雖然可能重了一點,但個人覺得沒什麼差別(不覺得那不到100g有什麼差),但只要能讓我爬坡不爆掉,就是好配置啦。
購物常常是這樣的,多想想,就能發現是否是個理性的決策,儘管我不認為人一定要追求理性,但努力把資源配置到有效率的地方,也是一種挑戰和樂趣。單車這東西真有趣,不騎車時,也還有一堆可動腦筋的好玩地方,下次再來寫些一下手編輪組的心得和對於店家技術的想法,以上,簡單記錄一下。
我也是騎905,不過是08年最後一批的905,在我買完的一個禮拜後,先調漲了一波約4000元,隨後沒幾個禮拜,09年版推出,再往上加了6000,儘管配件也小有升級,車架在烤漆、形狀上都有比較細緻的改進,但售價也硬生生地多了10K。10年版的905,價格再調漲10K,但這次算有誠意了,全車用10年版Ultegra 6700(雖然部份還是混用09年版的6600),Shimano廠的二級套件,承接了一級套件下放的幾項規格,外型、性能都有不錯的表現。陪著看完車後,很是心動。
本來心裡想著這台車再騎個一年左右,明年準備換全套2010年的6700,但禮拜二的早上,不知怎麼地,忽然很衝動地想把現有的車賣了,換台10年版的905,算了算,會遠比我自己買套件來換還要省下不少錢,而且,還有一組比較高級的車架與輪組。心裡有了主意,早上便開始設想怎麼賣會比較划算,大概要出掉那些配件。但畢竟曾倒車過,有一些磨傷,這車雖然性能上沒影響,賣相就是差了點,易言之,很有可能賣不到我理想中的價格,也意味著換車的轉換成本會更高,有了這個底,我開始上網做做功課,找一些價格與功能的文章來看看,再仔細想想,我是不是真的需要一台新車。
忽然間,我冷靜了。
從開始有換車的念頭到冷靜下來,大概經歷六個小時,中間還開了一個三個多小時的會。仔細評估後發現,換車其實不太理性,我現有的6600,除了變速線外接(俗稱的蟑螂鬚)醜了點外,其它在性能上我實在沒什麼好挑剔的。變速手感明確輕快。車架部份,10年版的「似乎」有比較好,我講似乎的原因是除了外觀以外,我其實不覺得現在的我可以騎出什麼差異,我還蠻喜歡我現在車子的塗裝的,很耐看,白黑的配色很炫,但好像就沒那麼耐看了。
換車的念頭改到換大盤上。我的905是混搭的,前變是105(三級套件),大盤則是不知名等級的R553,推想是比105再低一級,除此之外,都是Ultegra。先前就曾經想把大盤換成Ultegra,重量會輕一點,配色、外型、剛性也都有好一點的表現。恰好在網路上找到一組腿長適當、價格合意的大盤組,這下既然不換車了,乾脆把大盤換了。新的齒盤是52-39-30的配置,最大盤較原有的大盤多了兩齒,也因而沿生一筆支出,得把前變換掉,換成相對應的Ultegra SL版本,前變的價格通常不會太昂貴,網路找了找也找到還算便宜的價格,儘管有人說混搭使用沒什麼問題,但也有一派聲音指出會有難以校調的問題,再看看Shimano的說明書,原廠指出兩者是不相容的,就一併換了吧,省得日後麻煩。
未來傳動部份的配置會是52-39-30的大盤加上11-23T的飛輪,對於這個組合我還蠻滿意的,有較綿密的齒比組合,比較不會有過去登山車那種進一檔太重,退一檔又太輕的情形,而前三盤的配置,在遇到超陡坡時,又有第三盤當救命盤。網路上常有人說2盤看起來比較美觀,用CT盤的話,最小齒比跟三盤也很接近,雖然2盤的變速性能比較好調(也是傳說),但CT較少的齒數就在平路的表現上有了妥協。目前預計更換的最大盤有52齒,某種程度上保留了標準盤的平地加速性,三盤也同時顧到整體齒比的範疇,雖然可能重了一點,但個人覺得沒什麼差別(不覺得那不到100g有什麼差),但只要能讓我爬坡不爆掉,就是好配置啦。
購物常常是這樣的,多想想,就能發現是否是個理性的決策,儘管我不認為人一定要追求理性,但努力把資源配置到有效率的地方,也是一種挑戰和樂趣。單車這東西真有趣,不騎車時,也還有一堆可動腦筋的好玩地方,下次再來寫些一下手編輪組的心得和對於店家技術的想法,以上,簡單記錄一下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