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生活大小事」標籤的文章

Deliberate practice

雖然很早前就聽過了這個詞,但最近,也不知為什麼,在幾篇文章中,都再次看到了deiberate practice這個詞的出現。 常聽到的引述來自寫過好幾本暢銷書的美國作家 Gladwell 所寫的outliers。裡面提到,一個人要在一個領域專精,並不是因為特別有天份,往往是不厭其煩,持續投入的練習,而10000個小時,大至是要達到傑出的境界所需要的投入。 這就是Deliberate practice(DP)。不厭其煩,重覆再重覆地從事一個行為,努力地從量變從而能導向質變,這個過程是反覆、乏味甚至冗長的,如何能一直堅持,就需要強烈的動機驅動了。 提到DP,似乎就會想到「有趣」這個詞。當一個人從事一個行為時會感到有趣之時,大概可以推論這個人可以長時間地從事這個行為,而若有成效評估的話,相信也可以獲致還不錯的成效。「有趣」,是最強大的內在動機(Intrinsic motivation)之一,內在動機有力地驅動著人們的行為意願。因此,無怪乎無論是消費產品,教育,甚至工作環境,都努力地追求著快樂的體驗。消費者用你的產品開心,產品就能多賣一些,於是行銷不斷地追求提供更好的消費者體驗,教育也似乎總是開始要追尋玩樂式的學習,於是遊戲式學習成了當紅之道,甚或是如何在工作環境中加入愉悅的成份,也是近來眾所追求的一個目標,這一切無非都是想要驅動內在最深處的動機。 只是,不是所有的事都能讓人感到有趣的,重覆的,辛苦的,複雜的,長時間投入的,往往是無趣的,非常無趣的。 隨著年紀慢慢長大,越能理解,許多對你好的事,並不會時時刻刻都讓你覺得快樂。對於DP這回事也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,就像努力地騎著單車那段日子,反覆踩著踏板,注意自己的呼吸及心跳,忍受著乳酸堆積而成的不適,都是為了成就一個更遠的目標,不是眼前這個山頭,不是運動後的大餐,而是為了一個更為精練,更為美好的自己所做的努力。 我想,delayed reward,是驅動DP最大的動力,能認清,就能面對過程中的無趣,重新開始嚐試規律地寫作,努力地記錄生活、閱讀的一些所思所想,做刻意地練習,朝向一個更美好的自己而努力,期盼半年後,能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自己。 這一次,對自己說。 加油!!

關於心想事成的一些事

 你有這樣的經驗嗎? 想起某個人,沒多久後就在一個很巧合的機會下遇見她(他),忽然想找某一樣東西,於是那一陣子就會忽然看到很多相關的物品出現。  我經常有這種感覺,而我覺得,這就是心想事成。  類似的說法很多,像是「祕密」這本因為有人中樂透「實證」後而變得聲名大噪的書,再來是「吸引力法則」這本書,全文也是講述著「心想事成」的道理。在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,也提到了「如果你真心想要完成一件事,那麼全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」,諸如此類,不勝枚舉。  有人把這件事解釋為人類意識力量的強大,當人們把一件事放在心中時,直接或間接地,他的行為、思想都會受到影響,而透過時時刻刻的專注,事情就會自然的發生,不管是好事或是壞事。或許你也會有這樣的經驗,當你想著「不要」「某件事」時,這件事往往會特別受到你的注意。試試看,在心中想著,不要想大象,此時你腦海中應該馬上就會浮現一隻大象,換個角度,在一片紅花綠葉,七彩繽紛的花田中,你可以試著想著,找紅色的花,然後,把花田掃過一遍,接著,再試著找粉紅色的花,然後,一樣把花田掃一遍,你應該會發現,聚焦的不同,會使人對同樣的一片景象,產生不同的認知感受。當我們在心中做出選擇時,其實我們的思想與行為就已經被影響了。  也有比較形而上的討論,那就是宇宙意識的存在,有人認為,我們並不是真的獨立在做思考,而是在背後有一個更高層次、更為共通的意識,事實上,我們人與人之間,甚或萬物,都是在同樣一個宇宙意識下彼此緊密接連著的,於是,當你想要完成一件事時,事實上你在對這個宇宙意識提出要求,於是全體連動下而能成就這個意識,不過這個議題可以討論的空間和角度就很多了。  以我而言,我非常相信心想事成及暗示的作用,因為在我的生命中,我曾經有許多這樣子的經驗。以前在背英文單字的時候,剛背完的單字,往往會很快再看到或是馬上有用到的場合,於是這樣的字總是記得很牢;我也經常遇到在特別找某一件物品時,往往就可能在各處找到,就像前一陣子在找dura ace的花鼓,心中有了想法,那一陣子就真的在各個賣場看到幾件罕見的品項。而最近發生的一件事就在剛剛,我大概三天前在to do list寫上要連絡某一位學長,結果,今天就接到他的電話和e-mail,馬上可以跟他談我想談的事。這種類似的事情,在我的人生中遇到很多次,我想這應該就是心想事成或說是吸引力法則吧。  嗯,看...

勵志電影推薦

圖片
 這是一部老片子,昨天轉電視又看到一次這部電影,我已經到了幾乎每次轉到,只要有時間,就會把他看完。再來我還想去買DVD來收藏。  這部戲劇情舖陳其實就像電玩遊戲一樣直線,中間一個簡單的旁支劇情(男主角不如意而去開計程車,同時女主角也移情別戀),但是男主角一本樂觀直率的性格,終究在最後還是能功成名就,重新抱得美人歸,多麼皆大觀喜的劇情呀。同時這部戲在角色的安排上,就像童話故事一般,個性鮮明,各司其職,好人就好到天真,壞人就爛進骨裡,幾個插花的角色,也都還能點綴地恰到好處,整場戲看下來,輕鬆愉快,又能激勵自己正面看待人生,實在是好戲一部。  片中再三傳達一個理念,就是人生不會一直是順境,總會有遇到逆境的時候,而面對逆境時,發脾氣是沒有用,遇到不順遂的境況,更是要用心以對,在不利地情形,少輸為嬴,甚至反敗為勝。就像打麻將一樣,遇到牌不好時,更要用心打,成功化解了眼前的危險,反而更有成就感。而渡過低潮,就能回到人生的常軌,無論在怎麼糟的情境下,都還是有出路,還是有解決之道的(如劇中男主角房子被查封而得再能幸運地找到棲身之地)。  這部片子不只談了面對人生的態度,也談了與人應對的襟懷。讓自己順境之時,對人更應謙懷,即便是在對戰的情境下,也無須趕盡殺絕,不必與人爭到底,面對自己人生應用心以對,而與人無爭,則能減少更少不需要的心神耗費;男主角在片末的舉動,即是導演在最後所下的一個結語。  很多電影在後續模仿了這部戲的概念去拍了一些類似的片子,但加入了太多奇形怪狀的元素,而總無法像這部戲一樣地純粹,也讓這部戲在我心中的地位一直屹立不搖,  這部戲是什麼?  是嚦咕嚦咕新年財啦 看這封面多麼的歡樂又喜氣呀  這部是2002年的香港賀歲片,有賀歲片一慣的喜氣洋洋風格,杜棋峰與韋家輝合作的作品,值得一看再看呀,特別是只是想休閒看看笑鬧時,這部戲真是上選之一呀,推薦給大家!!

I've got soul but I'm not a soldier!!

翻到一篇去年寫的文章,在寫遊記之際,順便拿出來墊檔一下。是關於去年的一支NIKE廣告,我一直都很喜歡NIKE的廣告,傳達的概念,總是很直接,很切中運動的核心,也難怪這家公司能在運動界有著難以憾動的地位。看看吧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Nike最近(約2008年8月)慶祝 "just do it" 二十週年,推出一支名為"Courage"的廣告,配樂挺熱血的,而開始認真騎車,開始把運動當一回事的我,看完這支廣告也特別有些感覺,特別是最近摔了一次車之後。  在youtube找到這影片,先看一下。  影片的內容,大概是一些知名運動員的歷史片刻,有些是大家耳熟能詳的,像是Jordan, Sharapova, Federer, Lewis...等,也有些是較不為人知的選手,影片中,穿插著大自然的鏡頭及模擬人體內部神經傳輸的影像。這些紀錄片段,不全然都是勝利的豐功偉業,部份甚至都是失敗收場,另一些則是全力以赴後筋疲力竭的耗弱樣。影片由一開始的各個運動員的冥想,轉接為不斷努力嚐試的過程,到最後對成功的喜悅,配上熱血的音樂來串成這支廣告片。  這支廣告試著傳達什麼呢?我想,是一種奮鬥,一種即使失敗也不斷挑戰的勇氣,也是一種成功運動員所具備的精神。在自己開始騎車後,也對這種精神有了體認,由於自行車這項運動,經常是自己與自己的競爭,在一段山路上騎得很喘很累時,有時候真會想停下來休息,但是心中也會有個念頭,就是再撐一下就好,再挑戰一下看看,一路這麼激勵自己,一個個山頭也就這樣翻過去了。那天摔車後,起身時,身上其實有些地方有明顯的痛楚,像手腕撐著煞變把時就有酸軟的感覺,而手掌也有瘀青的傷,不過那時想著,還是挑戰一下好了,於是,也把烏來騎完了,還騎出了最佳成績。儘管那天騎得辛苦了點,但回家後,坐在椅子上發呆,卻也有一種自己好像又超越了些什麼,一種我做得到,不必輕易放棄的感覺,這種感覺非常地棒!  Nike的slogan一直是just do it!!不用想太多,不要找太多藉口,就去做吧。在運動的歷程中,我真實地體會到這種精神,我們都會失敗,但也因為失敗,所以我們成功,就像Jordan多年前的一支廣告所講的一樣。  Just do it需要些什麼,或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