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2009國際無車日一日遊

圖片
 一直以來,我對這種大拜拜的活動就不是很有興趣,一來是我向來就不愛湊熱鬧,那裡人多,我就會往反方向跑;二來是這種活動的參加者,有許多是平日會出現在河濱的不定向飄移車友,當車一多時,管他路多大條,只要騎乘習慣不好,一定會出包。  活動前幾天Jimmy問我是否要去看看。本來中午要跟家人吃飯,時間上會來不及而就想算了,後來飯局改到晚上,那麼早上出門騎騎車就不會那麼匆忙,於是我抱著到現場觀望看看,再遊說他們一起改騎巴拉卡的心態而決定跟他們會合。  這天醒來,糟,地是溼的,加上天候看起來陰陰的,很不樂觀,於是我決定改騎登山車出門,一方面比較好操控,另一方面,快速道路的伸縮縫很寬(網路看到照片是寬逾2cm),天氣不好,還是保守一點算了;不過昨天並沒有先行整理臨時要騎的登山車,一早急急忙忙的抓了打氣筒來打氣,結果打氣筒的美嘴壞了(後來才發現是全壞了,不過這是後話),氣怎麼也打不上去,不僅如此,還連原有的一點氣都給洩光了,只好拿隨車打氣筒隨隨便便充了點氣就連忙出門了。此外,預期會下雨,於是我心想,我應該就是出門和Jimmy會合吃個早餐,然後就可以準備回家補眠了。  早餐和Jimmy的同事約在Mos burger,這是一家我認為全店產品都只有試吃版沒有正式版的漢堡店,那份量真的是要點給兩份以上來吃才夠的。在一陣狼吞虎嚥後(其實也沒什麼狼吞的,鮪魚堡兩口就解決了),便開始出發前往今天活動的起點-新店-八里東西向快速道路64號,在往新莊方面,大漢橋前的一個路口,然後,我們看到了下面這個景象。 各式樣的人車全塞在一起,現場並沒有管制車輛進入,公車也靠不了岸,場面完全混亂,遠方閘道上密密麻麻的全是牽車的人 國際無車日,就是無法騎車日,請全部下來用牽的  窩地馬呀,北部有這麼多人在騎車呀?前一天和Jimmy在網路上討論時,我就跟他說,看現在報名人數(根據團體報名人去推估),再加我們這種沒報名單純湊熱鬧的,應該會有3000~5000人的規模,很危險滴,一定要小心;然後當天在Mos,就有聽到線報說現在超過6000以上,因為所有的紀念品啥的全都被領光了。看到上面的情景,我心想,應該是破萬人了。聽說上面有人五點多就來排隊了,我們到的時間是接近8:40,而且先前還下了場大雨。  在這邊跟他們糾纏一陣子,等到Jimmy的同事來會合後,我們立馬決定不淌渾水,要直接出發去騎觀音山。於是我們穿越人群,直接朝觀音...

2009 美國行 - Day 4-1 - 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

圖片
 不同於去日本在各知名旅遊景點間走馬看花,來美國時,就打定主意要來參觀一些博物館、藝文設施的。於是,這一天,我們來到了舊金山現代美術館(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, SFMOMA)。出發前在書上看到SFMOMA有著豐富的攝影館藏,也收了多幅黑白風景攝影大師-Ansel Adams的真跡,對於喜愛攝影的人,能有機會親眼看看這些大師的原作,實在是再幸運不過了。  在舊金山的頭幾天,一直在街頭的海報中看到一張熟悉的臉孔。那是Richard Avedon,一位我很喜歡的肖像/人像攝影大師,長期擔任許多知名時尚雜誌的攝影工作。他的作品沒有沙龍的朦朧美感,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強烈的直觀,把人物的個性赤裸裸地展示在鏡頭前,看多了時尚的沙龍或是創意(搞怪?)風格,對於RA這種真實不華,更是覺得印象深刻。有興趣的朋友,可以去google他的作品來看看。看著海報中的說明,得知SFMOMA在這段時間剛好有Avedon的特展,真是幸運,就怎麼讓我碰上了。  這一天,我們就決定來知名的舊金山現代美術館(SFMOMA)一遊啦。 圖中飄撇的攝影師就是Richard Avedon啦  SFMOMA的建築本身即具有相當強烈的現代感,主體是一個向上連通的大煙囪,單看建築就覺得興味十足;若是有購買舊金山City pass的人,可以免費進入SFMOMA一次,但僅有general admission,這一次要看特展,得另外花5元買特展的門票。 SFMOMA的入口,左邊可以寄衣寄包包 沿著樓梯上去到二樓,二樓是常設展,跟在台灣美術館很不一樣的經驗時,這裡是容許拍照的,所以才有以下的照片。 不知怎麼的,這一種類型的藝術常看到,以大量且重複的形式來表達一個理念,在幾個現代的展覽中都常看到類似的作品,這個作品是一群黑色貴賓犬圍著一個白色的嬰兒 這幅叫自畫像咧,是三鳥牌的理念嗎? 也有這種打扮成鹹蛋超人但模仿蜘蛛人動作的 現代藝術總是有許多鮮明的色塊與線條做為元素 何其有幸!我在這裡遇上Robert Frank的The Americans特展  這個展覽算是來SF最意外的一個收穫了。RF的The Americans是他的成名作,當時他申請了古根漢獎助,帶了近400卷(詳細數字要查)的黑白底片和相機,買了一台二手車就上路拍照了;這個集子可說是Snap shot的經典名作,影響了無...

2009八月份騎車雜記

   剛到美國吃了幾餐高熱量全油炸品速食後,心想,連出國前的份加起來,大概會有二到三週是沒能騎車運動的日子,加上高熱量飲食,我想回國後一定是功力全廢,得砍掉重練。還記得在美國的時候,在噗浪上立志回來要衝一下騎車里程數,先設定400km為目標,後來多吃了兩餐,便覺得可能要騎個500km才能平衡。  回國後,第一個禮拜在跟時差奮戰,白天的時候還算有精神,但晚上時差一來襲時,就會有一種這輩子從來沒有那麼想睡的疲憊感湧現,那幾個晚上,只要靜止不動,就一定會睡著。慢慢適應時差,加上處理一些出國時積留下的事情,一個禮拜就過去了,這個時候,八月上旬都快過完了。時逢颱風侵襲,造成史上最嚴重的水患,台北雖然沒什麼重大災情,但風雨也讓人無法到外面騎車。這段時間也就只好在家騎練習台了。  練習台這玩意在冬天和雨天是好物,但在夏天高達30度以上的室內,騎起來往往在暖房裡運動一樣,全身都會溼透,我想,騎一個小時下來,我應該有流超過一公升的汗水吧;另外固定的練習台,不若在外騎乘會有高有低有平有緩,若不站起來抽車,往往我的屁股會在開始15分鐘後就會有壓迫感(跟我體重比較重絕對有直接的關係!)。另一方面,騎練習台很無聊,就像老鼠跑滾輪一樣。不過,幸好我有電視,於是這段比較忙又有風雨的日子,就在家裡騎了幾次,從心跳飆升的速率和喘氣的程度,我知道我的體能真的下滑了,也好,先騎練習台做緩和的運動,帶一點體能回來。  總算,在19號這天,我跑了趟烏來,這是八月第一趟在外騎乘。烏來是我個人很喜歡的一條路線,有上有下,車流量還算可以接受,沿路偶有樹蔭,上坡努力揮汗,下坡享受清風,騎起來很舒服,來回大概二個小時多一點,以這樣一條遠不近的路徑來說,再適合練車不過。  隨後天氣轉好,就再也沒在室內騎練習台了,後面的十天,利用幾個早上的時間,跑了烏來及河濱(繞過社子島再回來),加上兩個週末都和同學們約騎,到今天8/31,算了算,不含練習台的份量,我已騎了有400km之多,而如果加上練習台的份量,練習台份量是用齒比、廻轉速回推均速,室內無風(外面有順其實也有逆風,有上坡其實也有下坡,說起來是可相互抵消的),再把均速打八折,取20km/h。零零總總加起來也騎了超過500km,在美國立下的目標,總算在八月的最後一天完成了。 不過這一段時間騎下來,我居然沒有變瘦。當然我吃很多,不過吃是為了要恢復體力,運動完的前30分鐘,適度...

2009 美國行 - Day 3 - Gilroy outlet

圖片
 美國一直都是個過度消費的地方,隨時不斷地有新的產品上市,衣物、配飾也不斷地隨著季節推陳出新,或許這是美國有那麼多、那麼大的outlet的原因之一吧。這一天,我們打算驅車南下,前往 Gilroy premium outlet 一遊。Gilroy outlet是美國San Francisco, San Jose一帶很知名的outlet,他是一個連鎖的outlet,從他們的網站裡看到,在美國各地有大大小小十數家的分店,甚至在海外的日本也有分店。Gilroy outlet幅員廣闊,各式各樣、大大小小的名牌均在這裡設有outlet,專售過季商品,而價格,則是常有意外的驚喜。  一早來來回回的處理好租車事宜後,就上路前往今天的購物之旅。把本來安排在後面幾天的購物行程往前拉是有原因的。前兩天在市區逛的時候,偶爾會看到50% off的好東西,像是Old Navy(我在國內就有穿過他們的衣服,很好穿),Aeropolite(這次出國才知道的),一些簡簡單單的T-shirt都很好看又很便宜,換算起來大概一件在台幣350~500之間,不覺地就殺了好幾件。後來想想,這樣下去也不行,先到outlet,把該買的東西買一買,一些衣服,在這裡找得到便宜的,也就不用回市區去看了,日後的行程,就專心吃東西、走景點,加上還有研討會要準備,購物這件事,就集中一天搞定吧。   有別美國常見的超大購物中心,這裡一個品牌就是一家店,全部都是平房設計,沒有二樓。在舊金山微寒的天氣,南下到了這裡整個暖和了起來,裝短褲+短T就夠了,我們一身的外套背心,來這裡全都塞進車子去了。    而這天也抱定就只是來購物了,加上想在七點前,租車公司打烊前把車還回去,這樣就不用再找停車的地方,所以連單眼相機也沒帶,省得沒拍到什麼照,又重的要死,所以這一天的照片少之又少呀。  購物的過程,其實沒什麼好敍述的,不過對於這個outlet到是有一些心得。  首先,outlet可以挖到不少便宜的東西,這是大家眾所周知的,像是我們第一站到Coach,很多皮包一次就殺到五折,加上這裡雖然是outlet,但服務人員的態度還是很好,這裡的店長(應該是吧?),叫Joan,從一開始就一直跟我們哈啦,還給了我們一個皮製的大購物袋(那袋子的質感讓人真想A回去),看我們拿起包包時,還會來跟我們說明一些用法,整個就很愉快,店裡人潮洶湧,亞洲人很多,我想,真的一...

2009 美國行 - Day 2-3 - 殘念的Coit Tower (End)

圖片
 吃完午餐,在漁人碼頭閒晃了一陣子之後,我們開始準備往市中心出發。途中預計先前往舊金山的地標之一-Coit Tower看看有名的壁畫,也可看看舊金山的海景。  漁人碼頭附近有39號的muni bus可以一班車到達Coit Tower。這裡是起站,我們到了站牌後,發現司機早早就把車開過來等了。不過司機很酷,把車停在站牌,然後就拿著報紙到後面休息,等到發車的時候,才把門打開讓大家上車。看車上大多是遊客,似乎也都是要前往Coit Tower的吧。  不過,這是一個錯誤的假設。  車子上路沒多久後,我們到了一個叫Union Street的地方(後來下車知道的),車上一個小孩喊著Coit tower, Coit tower,然後開心的下車,一堆遊客(應該是歐洲人)也跟著下車了,於是,我們也跟著下車了。下車後才發現距離Coit tower還有一段不短的路程,而且是上坡,然後,剛剛車上的人們,全都不是要去Coit tower的。這下認命吧,只好一路走上去了。  沿著路標前進,途中我們經過一個小公園,公園旁是一座教堂。這天是星期天,公園的草地上有著一大票的外國人出來做日光浴。看著那個宏偉的教堂,我們也好奇的進去了探看了一下。這座教堂的外觀,蓋的華麗精美,內部也是,只是似乎沒有特地開放給人家參觀,門口的告示也寫著進入前請關掉各項電子產品,我們在外面拍了些照,進去感受一下那種莊嚴肅穆的感覺,在裡面感到非常沉靜,東西方的宗教,在這種集會的地方,就可以感到很明顯的差異。而進來的每個外國人,都會在胸前畫個十字,就像我們走到各地大大小小的廟,都會合十拜拜一樣的道理。不過這個教堂開放的區域不多,沒能好好看些細節,有點可惜。  離開教堂,我們開始準備爬山了。來舊金山,對這種高低起伏的地形一直都覺得很神奇,這不是緩緩的坡,許多的坡是走了會飆汗,騎腳踏車可能要下來牽的那種坡度。還好這天天氣不錯,有藍藍的天,但氣溫也沒有太高,當做散步運動還是挺舒適的。沿途看到的建築都很有個人的特色,在舊金山,好像還沒看過兩棟相鄰建築長的完全一模一樣的,在顏色或裝飾上,美國人似乎都要表現出自己的風格。 這位勇者滑滑板下去咧  走了約二十分鐘吧,我們總算來到Coit Tower。〔後續有空再補上介紹〕。不過繼前一天在科學館遇到假火災警報後,這次我們遇到停電,於是沒能進去一睹有名的壁畫。但在這裡的廣場,可以鳥瞰整個舊金山的港...

2009 美國行 - Day 2-2 - Fishmen's Wharf

圖片
 出了水族館,我們準備前往漁人碼頭逛逛。  漁人碼頭的入口是一個水果攤,同時也賣著巧克力、爆米花等零嘴。第一眼看到的,是又大又紅的櫻桃,來美國吃了那麼多上火的東西,是很需要一點水果來調和一下。到了結帳處前的黑板看了價格,6.45/lb,想想是很貴,但這時候還覺得反正在這裡沒有什麼便宜的東西了,又早耳聞美國櫻桃好吃又便宜,當然是要殺幾枚來吃呀。  水果攤旁有附設一個洗手台,來這裡買水果的遊客,大多就旁邊將就吃吃就啃掉了,我們當然也是。這櫻桃真的好吃,良率很高,不用特別挑,每一個都很飽滿結實,口感很好,酸酸甜甜的,對很想念蔬果的我們,實在是久旱甘霖一般。旁邊的是白櫻桃,貴一點點,比較可惜是沒有買來吃看看味道如何。再過去有肥美的草莓,這一天我們沒買來吃,不過後面有吃,到時候再介紹。這次還順手買了顆水蜜桃吃,在國內總記得吃到的水蜜桃裡面都是白肉的,但水蜜桃罐頭裡的,卻總是黃肉的,來這裡才吃到這種咬開裡面一片黃澄澄,又香又好吃呀,但貴了點就是,手上握這枚,記得要台幣150元左右。吃一枚嚐嚐味道就好。 一手無法掌握呀!!  吃完了水果,開始到處閒晃。漁人碼頭處處有人表演或是給小孩子玩的娛樂設施,下圖這個彈跳遊戲,今年才在墾丁大街看到一次。不過墾丁那攤,孤零零的,沒什麼理他,這裡到是來了兩三次都一直看到有人在玩。  漁人碼頭裡很多紀念品店,賣著許多San Francisco的T裇還有各式樣的衣服。來這裡後發現許多人都穿著San Francisco的長袖外套或者是帽T,我想應該有部份人應該是沒預期到舊金山的夏天會這麼冷,所以到這裡才開始添購衣服吧(後來參加conference時,聽人家說,這一週是舊金山歷史新低溫,沒錯,早晚時,真的很有感覺)。漁人碼頭靠海,曬著太陽時,暖暖的很舒服,但迎風面,還是有一點點微寒的感覺。來舊金山玩時,即便是夏天,一件防風外套,也是必要的。  漁人碼頭的二樓有一家有趣的餐廳,叫 Bubba Gump 。電影阿甘正傳裡,阿甘去打越戰時,曾遇上一個滿口蝦經的同袍,他就是Bubba,後來在一張戰役中,Bubba陣亡,為了完成他的遺願,阿甘後來便捕蝦去了,同時也開了一家公司,就叫Bubba Gump。這家餐廳就是以這個橋段為主題而設計的。不過,餐其實不算貴,大概15~20 USD左右,但是我們還想吃其它的小東西,於是只在外面拍拍照,就閃人啦。旅遊書上有寫到說,這...

I've got soul but I'm not a soldier!!

翻到一篇去年寫的文章,在寫遊記之際,順便拿出來墊檔一下。是關於去年的一支NIKE廣告,我一直都很喜歡NIKE的廣告,傳達的概念,總是很直接,很切中運動的核心,也難怪這家公司能在運動界有著難以憾動的地位。看看吧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Nike最近(約2008年8月)慶祝 "just do it" 二十週年,推出一支名為"Courage"的廣告,配樂挺熱血的,而開始認真騎車,開始把運動當一回事的我,看完這支廣告也特別有些感覺,特別是最近摔了一次車之後。  在youtube找到這影片,先看一下。  影片的內容,大概是一些知名運動員的歷史片刻,有些是大家耳熟能詳的,像是Jordan, Sharapova, Federer, Lewis...等,也有些是較不為人知的選手,影片中,穿插著大自然的鏡頭及模擬人體內部神經傳輸的影像。這些紀錄片段,不全然都是勝利的豐功偉業,部份甚至都是失敗收場,另一些則是全力以赴後筋疲力竭的耗弱樣。影片由一開始的各個運動員的冥想,轉接為不斷努力嚐試的過程,到最後對成功的喜悅,配上熱血的音樂來串成這支廣告片。  這支廣告試著傳達什麼呢?我想,是一種奮鬥,一種即使失敗也不斷挑戰的勇氣,也是一種成功運動員所具備的精神。在自己開始騎車後,也對這種精神有了體認,由於自行車這項運動,經常是自己與自己的競爭,在一段山路上騎得很喘很累時,有時候真會想停下來休息,但是心中也會有個念頭,就是再撐一下就好,再挑戰一下看看,一路這麼激勵自己,一個個山頭也就這樣翻過去了。那天摔車後,起身時,身上其實有些地方有明顯的痛楚,像手腕撐著煞變把時就有酸軟的感覺,而手掌也有瘀青的傷,不過那時想著,還是挑戰一下好了,於是,也把烏來騎完了,還騎出了最佳成績。儘管那天騎得辛苦了點,但回家後,坐在椅子上發呆,卻也有一種自己好像又超越了些什麼,一種我做得到,不必輕易放棄的感覺,這種感覺非常地棒!  Nike的slogan一直是just do it!!不用想太多,不要找太多藉口,就去做吧。在運動的歷程中,我真實地體會到這種精神,我們都會失敗,但也因為失敗,所以我們成功,就像Jordan多年前的一支廣告所講的一樣。  Just do it需要些什麼,或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