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車店的一些想法
單車說起來是個有點複雜,又似乎沒有那麼複雜的產品。一台車說來不到幾十個零件,再細部分解加上螺絲也不會超過百個零件,很多基本的調整及故障排除只要翻翻書,加上一把簡單的多用工具組就可以搞定,但是,腳踏車卻也有很多的眉眉角角,不是自己土法煉鋼就可以成就的,有些調整或是零件的拆裝,沒有那個工具,就真的是做不到(或做不好),而一些貴參參的單車零件,往往得配合一些高級一點的工具,如:扭力扳手,來完成精確的裝設以迎合更精準的騎乘設定與要求,同時也避免把零件鎖爆或無法固定到適當的強度。
我與車店交涉的經驗並不多,騎車兩年多來也不過跑過兩家車店,不過,這是兩家南轅北轍,經營理念完全不同的車店,也因此有了些心得,最近在車子的傳動系統部份做了近乎全面性的升級,多了些經驗,有些想法,在此紀錄一下。
我原先買車的店,是家很傳統的車店,開了約20幾年,其營運模式就跟其它零售業一樣,追求週轉率。也就是老闆有一筆資金,跟車廠買斷一批車,由於大量購買,會有比較多的折扣空間,購入後,依市價做一點折扣出售,賺取差價的空間。而由於多年的經驗,對車子一些基本性能的調整、故障排除都能處理,在店家買車後,後續的調整也都不需要再花額外的費用。在我自己的感覺裡,這家店的老闆就跟一位頗有老經驗的車友一樣,差別在他可以賣你車,而且用很不錯的價格,在技術方面,多年來經手無數輛的單車,也看過形形色色的問題,不過,單純根據過去經驗來處理問題的方式往往很傳統,我自己的形容是土炮啦,簡單的說就是用省錢、DIY的方法把問題排除,處理到及格就好,但騎乘性能的提昇或許就不是這樣的店家所追求的,此外,近年來,國內單車市場慢慢往高階發展,加上一些新的技術引入,這一類的店家,往往只受車廠提供的一些基礎訓練,對於複雜問題或是前進技術的處理或許無法根治,而僅沿用過去經驗來處理就更不恰當了。
最近因為編手編輪和更換一些套件,接觸了另一家車店。
這家店裡的技師年紀較輕,一直以來便在網路上聽到許多正面的評價。還記得去拿手編輪時,在裡面的牆上看到滿滿的Park tools的器具,光那幾次電子式的扭力扳手大概就值上好幾萬了,其它各式樣的工具也就不在話下,牆上盡是滿滿的藍標(Park tools的代表色)。我相信,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腳踏車這東西,可以簡單,可以複雜,可以粗糙,當然也能有細緻,店家願意投資如此獨特及多樣化的器具,讓我相信其對於賣單車這件事,不只是賣一個套裝成品的東西,而是熟練技術後面的專業知識。很明顯的,這家車店走的是比較高級的路線,提供組車、fitting等專業的設定服務,在車子的選擇上也都偏向高價位取向,用專業的服務及品質,賺取較大的利潤空間,客群市場與我先前去的車店有明顯的區隔。
那天拿輪子後,看到技師很熟練的把新的飛輪換上,該上油的地方,也都沒有疏忽,上油這事很重要,除了潤滑、防水外,也可以避免日後要拆裝的困擾。隨後裝上我自己帶去的馬牌GP4000新胎,技師同樣很仔細的找出輪胎的滾動方向,很迅速地完成安裝;輪子上了車架後,還有煞車夾器的間距,變速需要進行調整。煞車部份我自己調過,在沒有工具的輔助下,要調到很均勻的間距和良好的煞車手感,是需要花一點點時間的,不過,這個部份,在這裡很快就解決了。後續我還就大盤、前變等傳動零件做升級,也是到這家店處理,一樣,技師很熟練地把飛輪先安裝好,再來就是拆曲柄、BB、前變,光看他拿出來的工具,我就知道這種東西我自己是不會太想搞的,這些Park tools的工具,少說也要幾千元之譜,而我一輩子,光騎自己的車,能有幾次機會換大盤、BB,投資報酬率簡單算算就很清楚了。
在車店待了一個多小時後,總算完成了傳動部份的全部升級,技師要我出去試騎看看,我上路後,很快地試了前後變速的效率,哇塞,前變好好調整後,原來上鍊是如此的輕快準確,以前小盤進大盤時都還會咔咔咔的,得再輕撥一下才會上檔,現在撥一下,啪啪兩聲就變好了;後變速的部份就不用說了,上次裝完輪子時就已經調得相當準確,附帶一提的是,技師這次調整變速時,不只是調整界限螺絲,而是重新固定線,再設定變速的檔位,同樣的配件,經過調整後,總算是發揮了二級套件該有的性能,這工資實在付得值得。
回頭想想跟兩家車店交涉的經驗,在自己對單車的知識慢慢豐富後,跟舊車店交涉時,往往會對其某些安裝部品、細部調整的方式不太滿意,例如:上油這件事,在舊車店就比較可能被忽略,導致我的踏板幾乎拆不下來。有時會有一種只是應付應付的苟且感覺,若對騎乘設定的精準度不那麼要求的話,跟舊車店交涉,是可省下不少錢。而在新車店,我一樣是在網路上找便宜的套件,花一點點工資,買專業知識及專業工具的組裝,我個人實在覺得相當划算,邊看技師組裝,邊聊天,邊觀察,自己也能多學點知識,或許幾年後,自己也會學著DIY,有人說自己DIY的好處是不會有別人比你自己更仔細地照料你的車,這點我同意,但自己DIY,若不是手巧的人,也會有許多試誤的成本,若是要求精準、完美的人更甚之,更別談進一堆工具的成本和昂貴的時間成本了,以現階段的我,或許還是適合找一家專業的車店,好好地培養關係才是上上之策呀。
我與車店交涉的經驗並不多,騎車兩年多來也不過跑過兩家車店,不過,這是兩家南轅北轍,經營理念完全不同的車店,也因此有了些心得,最近在車子的傳動系統部份做了近乎全面性的升級,多了些經驗,有些想法,在此紀錄一下。
我原先買車的店,是家很傳統的車店,開了約20幾年,其營運模式就跟其它零售業一樣,追求週轉率。也就是老闆有一筆資金,跟車廠買斷一批車,由於大量購買,會有比較多的折扣空間,購入後,依市價做一點折扣出售,賺取差價的空間。而由於多年的經驗,對車子一些基本性能的調整、故障排除都能處理,在店家買車後,後續的調整也都不需要再花額外的費用。在我自己的感覺裡,這家店的老闆就跟一位頗有老經驗的車友一樣,差別在他可以賣你車,而且用很不錯的價格,在技術方面,多年來經手無數輛的單車,也看過形形色色的問題,不過,單純根據過去經驗來處理問題的方式往往很傳統,我自己的形容是土炮啦,簡單的說就是用省錢、DIY的方法把問題排除,處理到及格就好,但騎乘性能的提昇或許就不是這樣的店家所追求的,此外,近年來,國內單車市場慢慢往高階發展,加上一些新的技術引入,這一類的店家,往往只受車廠提供的一些基礎訓練,對於複雜問題或是前進技術的處理或許無法根治,而僅沿用過去經驗來處理就更不恰當了。
最近因為編手編輪和更換一些套件,接觸了另一家車店。
這家店裡的技師年紀較輕,一直以來便在網路上聽到許多正面的評價。還記得去拿手編輪時,在裡面的牆上看到滿滿的Park tools的器具,光那幾次電子式的扭力扳手大概就值上好幾萬了,其它各式樣的工具也就不在話下,牆上盡是滿滿的藍標(Park tools的代表色)。我相信,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腳踏車這東西,可以簡單,可以複雜,可以粗糙,當然也能有細緻,店家願意投資如此獨特及多樣化的器具,讓我相信其對於賣單車這件事,不只是賣一個套裝成品的東西,而是熟練技術後面的專業知識。很明顯的,這家車店走的是比較高級的路線,提供組車、fitting等專業的設定服務,在車子的選擇上也都偏向高價位取向,用專業的服務及品質,賺取較大的利潤空間,客群市場與我先前去的車店有明顯的區隔。
那天拿輪子後,看到技師很熟練的把新的飛輪換上,該上油的地方,也都沒有疏忽,上油這事很重要,除了潤滑、防水外,也可以避免日後要拆裝的困擾。隨後裝上我自己帶去的馬牌GP4000新胎,技師同樣很仔細的找出輪胎的滾動方向,很迅速地完成安裝;輪子上了車架後,還有煞車夾器的間距,變速需要進行調整。煞車部份我自己調過,在沒有工具的輔助下,要調到很均勻的間距和良好的煞車手感,是需要花一點點時間的,不過,這個部份,在這裡很快就解決了。後續我還就大盤、前變等傳動零件做升級,也是到這家店處理,一樣,技師很熟練地把飛輪先安裝好,再來就是拆曲柄、BB、前變,光看他拿出來的工具,我就知道這種東西我自己是不會太想搞的,這些Park tools的工具,少說也要幾千元之譜,而我一輩子,光騎自己的車,能有幾次機會換大盤、BB,投資報酬率簡單算算就很清楚了。
在車店待了一個多小時後,總算完成了傳動部份的全部升級,技師要我出去試騎看看,我上路後,很快地試了前後變速的效率,哇塞,前變好好調整後,原來上鍊是如此的輕快準確,以前小盤進大盤時都還會咔咔咔的,得再輕撥一下才會上檔,現在撥一下,啪啪兩聲就變好了;後變速的部份就不用說了,上次裝完輪子時就已經調得相當準確,附帶一提的是,技師這次調整變速時,不只是調整界限螺絲,而是重新固定線,再設定變速的檔位,同樣的配件,經過調整後,總算是發揮了二級套件該有的性能,這工資實在付得值得。
回頭想想跟兩家車店交涉的經驗,在自己對單車的知識慢慢豐富後,跟舊車店交涉時,往往會對其某些安裝部品、細部調整的方式不太滿意,例如:上油這件事,在舊車店就比較可能被忽略,導致我的踏板幾乎拆不下來。有時會有一種只是應付應付的苟且感覺,若對騎乘設定的精準度不那麼要求的話,跟舊車店交涉,是可省下不少錢。而在新車店,我一樣是在網路上找便宜的套件,花一點點工資,買專業知識及專業工具的組裝,我個人實在覺得相當划算,邊看技師組裝,邊聊天,邊觀察,自己也能多學點知識,或許幾年後,自己也會學著DIY,有人說自己DIY的好處是不會有別人比你自己更仔細地照料你的車,這點我同意,但自己DIY,若不是手巧的人,也會有許多試誤的成本,若是要求精準、完美的人更甚之,更別談進一堆工具的成本和昂貴的時間成本了,以現階段的我,或許還是適合找一家專業的車店,好好地培養關係才是上上之策呀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