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北宜順逆完成 - 145 KM

圖片
 說來可惜,這台公路車入手以來從來沒有跑過幾次破百的長程,大多都是跑50km左右的短程路線。這個月來,騎車的朋友們陸續換成公路車,而我也在傳動系統動了大大的升級,上次烏來雨騎,朋友們就提了之後要常來騎破百的主意,果真是好主意,於是有了這一次的北宜行,不過Jimmy要值班,於是我和Jerry兩人就只好放他鳥啦。  一直以來我就很想騎一趟北宜公路順逆,這條北宜公路,從雪隧開通後,小客車少了許多,只剩下數量不算多的大貨車和數量很多又很愛飆的重機,整條北宜公路變得清新順暢許多,也就成了北部單車客的好去處啦。北宜公路共有兩個高點,一是知名的海倫咖啡,大約從新店方向進入,爬了14k的緩坡後可以到達,隨後是一路下滑到坪林,這裡有個車友集結的7-11,從坪林出發,再爬行約18K左右,則會到達另一個高點,約55K處的頭城縣界,然後就是北宜公路著名的九彎十八拐,一路下滑出北宜公路,右轉沿台9線前往礁溪,左轉則可進頭城市區,再往北海岸前進。  這一天我們沒有約特別早,早上七點半在公館圓環集合,先前往新店吃早餐,不過常去的那家早餐店今天早上居然沒有開,我們只好再往內探,找到一家外觀不太起眼的早餐店就進去了。特別提一定是有原因的,沒想到這家的早餐真不錯吃,我本以為只有我的燻雞堡好吃,結果連Jerry也覺得他的豬排堡讚,紅茶也不會太甜,然後價格也比路口的店便宜五元,以後乾脆就都來這裡吃好了。吃飽後,也沒看時間就準備上路了,北宜到坪林段還算熟,就是一路緩上。在來之前,我把我的大盤、BB(換成Dura Ace的)和飛輪都換掉,這一天就準備來試試上坡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。  去程的上坡,一路上的廻轉速大都可以維持在70~80之間,踩起來不會太重,就一路一直順順地上去,不過單調的路況騎起來也挺無聊的,一路就跟Jerry邊聊天,邊爬坡,順便罵一罵從身邊靠很近殺過的重機,沒多久,就看到石碇的大茶壺地標,這也代表著第一個高點-海倫咖啡就要到了。過了高點,就是一路的下滑,這個時候,輪組的滑順就可以十足的發揮,我這組手編輪,框稍高,張力也拉得十分足夠,騎起來頗有硬梆梆的感覺。在下坡的時候,可以有提昇車子的穩定性,特別是在過彎的時候,感覺特別明顯,以前沒有特別感受的「軟」,在換了這組輪之後,才有真正的差異感浮現。這一路開心地滑到了坪林,在7-11買了fin. 布丁,補一下熱量,休息一會兒後,就又準備上路啦。  往頭...

關於車店的一些想法

 單車說起來是個有點複雜,又似乎沒有那麼複雜的產品。一台車說來不到幾十個零件,再細部分解加上螺絲也不會超過百個零件,很多基本的調整及故障排除只要翻翻書,加上一把簡單的多用工具組就可以搞定,但是,腳踏車卻也有很多的眉眉角角,不是自己土法煉鋼就可以成就的,有些調整或是零件的拆裝,沒有那個工具,就真的是做不到(或做不好),而一些貴參參的單車零件,往往得配合一些高級一點的工具,如:扭力扳手,來完成精確的裝設以迎合更精準的騎乘設定與要求,同時也避免把零件鎖爆或無法固定到適當的強度。  我與車店交涉的經驗並不多,騎車兩年多來也不過跑過兩家車店,不過,這是兩家南轅北轍,經營理念完全不同的車店,也因此有了些心得,最近在車子的傳動系統部份做了近乎全面性的升級,多了些經驗,有些想法,在此紀錄一下。  我原先買車的店,是家很傳統的車店,開了約20幾年,其營運模式就跟其它零售業一樣,追求週轉率。也就是老闆有一筆資金,跟車廠買斷一批車,由於大量購買,會有比較多的折扣空間,購入後,依市價做一點折扣出售,賺取差價的空間。而由於多年的經驗,對車子一些基本性能的調整、故障排除都能處理,在店家買車後,後續的調整也都不需要再花額外的費用。在我自己的感覺裡,這家店的老闆就跟一位頗有老經驗的車友一樣,差別在他可以賣你車,而且用很不錯的價格,在技術方面,多年來經手無數輛的單車,也看過形形色色的問題,不過,單純根據過去經驗來處理問題的方式往往很傳統,我自己的形容是土炮啦,簡單的說就是用省錢、DIY的方法把問題排除,處理到及格就好,但騎乘性能的提昇或許就不是這樣的店家所追求的,此外,近年來,國內單車市場慢慢往高階發展,加上一些新的技術引入,這一類的店家,往往只受車廠提供的一些基礎訓練,對於複雜問題或是前進技術的處理或許無法根治,而僅沿用過去經驗來處理就更不恰當了。  最近因為編手編輪和更換一些套件,接觸了另一家車店。  這家店裡的技師年紀較輕,一直以來便在網路上聽到許多正面的評價。還記得去拿手編輪時,在裡面的牆上看到滿滿的Park tools的器具,光那幾次電子式的扭力扳手大概就值上好幾萬了,其它各式樣的工具也就不在話下,牆上盡是滿滿的藍標(Park tools的代表色)。我相信,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腳踏車這東西,可以簡單,可以複雜,可以粗糙,當然也能有細緻,店家願意投資如此獨特及多樣化的器具,讓我相信其對於...

手編輪組初體驗

 騎車騎了一陣子,一直以來便聽到江湖傳言換輪組可說是差異最明顯的升級項目,本來在年初就打算來入手一組手編輪用看看,但拖拖拉拉的,到了九月的時候才真正下定決心要去編一組來體驗看看。問了一位認識的朋友,也看了許多網路上的文章,最後有兩個選項,一是一位風評很不錯,朋友也推的網路賣家,另一則是一家專業車店,兩者都有其招牌的組合。九月底的時候,恰好有朋友要到那車店去問車子修理的事,我就一併去探探手編輪組的資訊。  進入車店後,由一位店員(相當專業)跟我洽談我的需求,根據我的體重,他覺得ALEX的R380,儘管輕,但我踩起來可能會有偏軟的感覺,於是他推了店裡的另一組招牌,ALEX Pro28輪框 + Q-lite花鼓 + Pillar 1422扁鋼絲(很多人看到這裡應該就知道是那家店了)。這組框屬小A框,加上扁鋼絲的配置,有減少風阻的好處,當慣性帶動起來後,也能較輕鬆地維持速度,對於平路騎乘很有幫助。由於整個洽談的過程感覺很不錯,加上該店員的手藝也頗受好評,綜合評估日後維修及車子整體的保養的方便性後,我就下訂啦。但現場沒有我要的黑色花鼓,得待料一陣子,輪組採前輪24H 2X編法,後輪2:1,也就是傳動側採傳統的3X編法,非傳動側則用跳孔直拉的編法。  網路上對於後輪這種跳編的方式有兩種不同的看法,由於2:1的編法會用到所謂的放射狀,也就是直拉的編法,許多花鼓廠商並不建議這樣編,甚至有廠商不保固這樣的編法,有看過一些花鼓孔爆裂的照片,還蠻驚悚的;但也有人說這樣的編法反而可以平衡傳動/非傳動兩側不同的拉力,可以有平衡的效果,對整體輪組的張力維持是有幫助的;在店家知道我的體重後,仍推這樣的配置,我想店家對這樣的組合該是相當有信心才是,總之,我就先騎看看啦,希望不要爆掉就好。  等呀等的,等了近一個月,到了十月下旬打電話去問知道花鼓到貨了,再過幾天,打電話去問知道輪組剛編好從台上拿下來,當晚立馬飛奔去換上新的輪組;可惜的是原來幫我介紹的店員居然離職了,我的輪組想必不是出自他的手,但該車店的品質應是相當一致,日後有什麼問題,還是都可以回車店處理。  到了店家,我拿出自己準備的內外胎、飛輪,一位技師很熟練地幫我把輪組安裝好,整個過程就看到他仔細的找輪胎的滾動方向免得裝錯,飛輪在逼緊時,也記得要上一些黃油,這些都是一些很小的細節,但跟我在另一家土炮車店的經驗,就差多了,至於這兩種車店,有一點...

2009 美國行 - Day 4-2- Bay Cruise, Coit Tower

圖片
 昨天又在電視上看到絕地任務,電影中的SF場景好多都好熟悉呀,想到自己很久沒寫的遊記,趕快再補上來。  這一天的早上參觀完SFMOMA後,下午就打算前往漁人碼頭搭City pass裡附的Bay Cruise。所謂的Bay Cruise就是搭船繞到金門大橋下,再往回繞過惡魔島,也就是絕地任務中的主要場景-Alcatraz,再回到碼頭。  出發前曾上門找了 Alcatraz trip 的相關資訊,一個人要價大概要26元,並不是太便宜,而當時好的時段早被預約完了,心裡其實也沒有很想在那個島上閒晃,最終就放棄了上島一遊的行程,改成玩City pass裡的Bay Cruise就好了。  換了票之後,就是接著去排隊了,在排隊的過程中,工作人員會幫乘客在藍幕前拍張照,下船後會合成一張照片,遊客可以自己選擇要不要購買。這一天排隊的人少很多,不若假日那天,那隊伍看起來不知道盡頭在那裡。   出發前,還是買了櫻桃來吃吃 加買了草莓,肥嫰多汁呀 一口咬下很爽   也有人坐這種Rocket boat,應該是很刺激,多少錢就沒注意了 搭上船後,有看到帥氣的船長 途中一直有海鷗在旁邊飛來飛去的  上船時,時間大概是下午二點左右,碼頭那邊是陽光普照,但出海後彷彿就像換了個天氣一樣,海風吹來,絲絲入骨,凍得很,風也大到沒扶個東西是很難站穩的程度。  我們一路前往金門大橋,這看起來近在眼前的距離,也是開了近二十分鐘才到。 第一天來美國走過的金門大橋,在下面看著雲霧繚繞的景像,挺特別的 在美國看到的外國人幾乎都是穿短袖的,看這幾位,就知道海上的天氣跟陸上有差多少 繞行過金門大橋,從另一個角度拍攝  繞行完金門大橋後,就是前往Alcatraz island,不過我們沒能上去,只能在外面觀望一下,船會刻意停留一下,讓船上的遊客可以看看島上的景色。 現場看,其實感覺更接近,更清楚 那教堂就是Mason在片中玩瞬間移動的地方  沒多久後,我們就回到碼頭了,這船程看起來很短,但其實整個過程還蠻有趣的,船顛風吹的,是蠻不錯的體驗。上岸後,我倆又在碼頭閒晃了一下,這次繞行到漁人碼頭的大街上,看看上次沒有看到的部份。 這種就是「信不信由你」那種收集一些奇人異士的地方,圖中的囚犯會上上下下爬來爬去的;記得在集集也有類似的場所,展一些黃金蛇之類的突變生物 街頭也看到人家在拖車,很費工的感覺,台灣人比較阿莎力,而且動作超快...

關於單車升級的一些想法

 上個禮拜天跟Jerry一同去牽了新車,2010年版的Merida 905,而Jerry拿到了一個蠻漂亮的價格。  我也是騎905,不過是08年最後一批的905,在我買完的一個禮拜後,先調漲了一波約4000元,隨後沒幾個禮拜,09年版推出,再往上加了6000,儘管配件也小有升級,車架在烤漆、形狀上都有比較細緻的改進,但售價也硬生生地多了10K。10年版的905,價格再調漲10K,但這次算有誠意了,全車用10年版Ultegra 6700(雖然部份還是混用09年版的6600),Shimano廠的二級套件,承接了一級套件下放的幾項規格,外型、性能都有不錯的表現。陪著看完車後,很是心動。  本來心裡想著這台車再騎個一年左右,明年準備換全套2010年的6700,但禮拜二的早上,不知怎麼地,忽然很衝動地想把現有的車賣了,換台10年版的905,算了算,會遠比我自己買套件來換還要省下不少錢,而且,還有一組比較高級的車架與輪組。心裡有了主意,早上便開始設想怎麼賣會比較划算,大概要出掉那些配件。但畢竟曾倒車過,有一些磨傷,這車雖然性能上沒影響,賣相就是差了點,易言之,很有可能賣不到我理想中的價格,也意味著換車的轉換成本會更高,有了這個底,我開始上網做做功課,找一些價格與功能的文章來看看,再仔細想想,我是不是真的需要一台新車。  忽然間,我冷靜了。  從開始有換車的念頭到冷靜下來,大概經歷六個小時,中間還開了一個三個多小時的會。仔細評估後發現,換車其實不太理性,我現有的6600,除了變速線外接(俗稱的蟑螂鬚)醜了點外,其它在性能上我實在沒什麼好挑剔的。變速手感明確輕快。車架部份,10年版的「似乎」有比較好,我講似乎的原因是除了外觀以外,我其實不覺得現在的我可以騎出什麼差異,我還蠻喜歡我現在車子的塗裝的,很耐看,白黑的配色很炫,但好像就沒那麼耐看了。  換車的念頭改到換大盤上。我的905是混搭的,前變是105(三級套件),大盤則是不知名等級的R553,推想是比105再低一級,除此之外,都是Ultegra。先前就曾經想把大盤換成Ultegra,重量會輕一點,配色、外型、剛性也都有好一點的表現。恰好在網路上找到一組腿長適當、價格合意的大盤組,這下既然不換車了,乾脆把大盤換了。新的齒盤是52-39-30的配置,最大盤較原有的大盤多了兩齒,也因而沿生一筆支出,得把前變換掉,換成相對應的Ultegr...

2009國際無車日一日遊

圖片
 一直以來,我對這種大拜拜的活動就不是很有興趣,一來是我向來就不愛湊熱鬧,那裡人多,我就會往反方向跑;二來是這種活動的參加者,有許多是平日會出現在河濱的不定向飄移車友,當車一多時,管他路多大條,只要騎乘習慣不好,一定會出包。  活動前幾天Jimmy問我是否要去看看。本來中午要跟家人吃飯,時間上會來不及而就想算了,後來飯局改到晚上,那麼早上出門騎騎車就不會那麼匆忙,於是我抱著到現場觀望看看,再遊說他們一起改騎巴拉卡的心態而決定跟他們會合。  這天醒來,糟,地是溼的,加上天候看起來陰陰的,很不樂觀,於是我決定改騎登山車出門,一方面比較好操控,另一方面,快速道路的伸縮縫很寬(網路看到照片是寬逾2cm),天氣不好,還是保守一點算了;不過昨天並沒有先行整理臨時要騎的登山車,一早急急忙忙的抓了打氣筒來打氣,結果打氣筒的美嘴壞了(後來才發現是全壞了,不過這是後話),氣怎麼也打不上去,不僅如此,還連原有的一點氣都給洩光了,只好拿隨車打氣筒隨隨便便充了點氣就連忙出門了。此外,預期會下雨,於是我心想,我應該就是出門和Jimmy會合吃個早餐,然後就可以準備回家補眠了。  早餐和Jimmy的同事約在Mos burger,這是一家我認為全店產品都只有試吃版沒有正式版的漢堡店,那份量真的是要點給兩份以上來吃才夠的。在一陣狼吞虎嚥後(其實也沒什麼狼吞的,鮪魚堡兩口就解決了),便開始出發前往今天活動的起點-新店-八里東西向快速道路64號,在往新莊方面,大漢橋前的一個路口,然後,我們看到了下面這個景象。 各式樣的人車全塞在一起,現場並沒有管制車輛進入,公車也靠不了岸,場面完全混亂,遠方閘道上密密麻麻的全是牽車的人 國際無車日,就是無法騎車日,請全部下來用牽的  窩地馬呀,北部有這麼多人在騎車呀?前一天和Jimmy在網路上討論時,我就跟他說,看現在報名人數(根據團體報名人去推估),再加我們這種沒報名單純湊熱鬧的,應該會有3000~5000人的規模,很危險滴,一定要小心;然後當天在Mos,就有聽到線報說現在超過6000以上,因為所有的紀念品啥的全都被領光了。看到上面的情景,我心想,應該是破萬人了。聽說上面有人五點多就來排隊了,我們到的時間是接近8:40,而且先前還下了場大雨。  在這邊跟他們糾纏一陣子,等到Jimmy的同事來會合後,我們立馬決定不淌渾水,要直接出發去騎觀音山。於是我們穿越人群,直接朝觀音...

2009 美國行 - Day 4-1 - 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

圖片
 不同於去日本在各知名旅遊景點間走馬看花,來美國時,就打定主意要來參觀一些博物館、藝文設施的。於是,這一天,我們來到了舊金山現代美術館(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, SFMOMA)。出發前在書上看到SFMOMA有著豐富的攝影館藏,也收了多幅黑白風景攝影大師-Ansel Adams的真跡,對於喜愛攝影的人,能有機會親眼看看這些大師的原作,實在是再幸運不過了。  在舊金山的頭幾天,一直在街頭的海報中看到一張熟悉的臉孔。那是Richard Avedon,一位我很喜歡的肖像/人像攝影大師,長期擔任許多知名時尚雜誌的攝影工作。他的作品沒有沙龍的朦朧美感,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強烈的直觀,把人物的個性赤裸裸地展示在鏡頭前,看多了時尚的沙龍或是創意(搞怪?)風格,對於RA這種真實不華,更是覺得印象深刻。有興趣的朋友,可以去google他的作品來看看。看著海報中的說明,得知SFMOMA在這段時間剛好有Avedon的特展,真是幸運,就怎麼讓我碰上了。  這一天,我們就決定來知名的舊金山現代美術館(SFMOMA)一遊啦。 圖中飄撇的攝影師就是Richard Avedon啦  SFMOMA的建築本身即具有相當強烈的現代感,主體是一個向上連通的大煙囪,單看建築就覺得興味十足;若是有購買舊金山City pass的人,可以免費進入SFMOMA一次,但僅有general admission,這一次要看特展,得另外花5元買特展的門票。 SFMOMA的入口,左邊可以寄衣寄包包 沿著樓梯上去到二樓,二樓是常設展,跟在台灣美術館很不一樣的經驗時,這裡是容許拍照的,所以才有以下的照片。 不知怎麼的,這一種類型的藝術常看到,以大量且重複的形式來表達一個理念,在幾個現代的展覽中都常看到類似的作品,這個作品是一群黑色貴賓犬圍著一個白色的嬰兒 這幅叫自畫像咧,是三鳥牌的理念嗎? 也有這種打扮成鹹蛋超人但模仿蜘蛛人動作的 現代藝術總是有許多鮮明的色塊與線條做為元素 何其有幸!我在這裡遇上Robert Frank的The Americans特展  這個展覽算是來SF最意外的一個收穫了。RF的The Americans是他的成名作,當時他申請了古根漢獎助,帶了近400卷(詳細數字要查)的黑白底片和相機,買了一台二手車就上路拍照了;這個集子可說是Snap shot的經典名作,影響了無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