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2010首騎小記

 告別了2009年,2010年的第一天上午,老天賞了個好天氣開年,但好景不常,接下來就是一陣綿密冰冷的雨天,一直到這個週末,這天空才總算又放了晴;週六的天氣大概是最好的了,可惜這天我要監考,不然一早上看著久違的藍天,心裡真是蠢蠢欲動,一度還想乾脆騎車去監考算了。週日的清晨下了場大雨,聽到雨聲後,我就很放心地沈沈睡去,看來騎車這事又報銷啦。沒想到,一覺醒來,吃了早餐,看了影集後,天空居然放晴了。連午餐也沒時間吃了,這天要來出門騎車,不能宅在家當跑滾輪的老鼠了。  換了衣服,裝上輪組,我迫不及待地往我最熟悉的路線-烏來前進,這一次還是要再體會一下新輪組的性能;在平路上,輪組的加速度很好,每次停紅燈之後,再起步都可以在短時間內踩出足夠的速度,儘管慣性不足(這一次到是真的慢慢有體會了),但對於常走市區的我,這樣的性能配置實在再適合不過。這感覺有點像開一台起步順暢、加速性好,但不注重尾速及巡航的車來通勤一樣。市區路況多,走走停停的機會遠比高速巡航多,先前的輪組儘管慣性好,但很多時候,常常慣性踩出來沒兩下,又要停了,長時間下來還真在無形中耗去不少體力。  在平路段,我稍稍地拉高一點速度,可能是路況還不錯,到新烏路口時,比平時少了大概兩分鐘;進了坡段後,可能太久沒騎,覺得爬坡的心跳有飆升的感覺,但還在可以應付的範圍內,不過對於這組輪在爬坡的表現上實在相當滿意。大多的路段我都能維持70以上的廻轉速,部份路段還可以到85左右,而齒比卻不需要降太多,幾個小陡坡更是抽一下車就可以克服,不會有重拖的感覺。鳥來這一天的天氣很好,但出乎意料地路上並沒有太多汽車,能在這樣的山裡馳騁,實在是一大享受。  由於晚點還要回去和Charlene一同騎車,所以在第二個高點時(圓聖寺)就先行折返。回程碰上逆風,騎起來有點寒意,心想,還好提早折返,不然可能要耽誤更多回家的時間;回程連平路段都抄近路回去了,比我慣常的騎乘距離省了約7km。  回家後本想換登山車,但想到要擦車,打氣就懶了,好吧,就公路車直上了。一路走華中橋到對岸進了河濱公園,心想,我還真是勇敢,在這種下午的時間,騎公路車上卡進河濱跟全民一同騎乘,沿路戰戰競競地,途中險象環生,像是對向迎來,低頭衝刺,卻不是走直線的小朋友,還有奮力超我車,卻在我面前按死煞車,降到時速零的國中生,也有一些光怪陸離的景像,像人有小朋友坐著騎車,但車擺動的幅度比我抽車還大...

輪組初心得

 好像還記得準備要寫一篇輪組心得文,誰知道文還欠著,現在要寫的是輪組比較文了,敗家這東西呀,常常一波接著一波地高潮迭起呀。  說起先前那組輪,還沒騎超過800km,就很貼心地給我斷了兩次鋁頭,考驗我的騎乘應變能力還有耐心、脾氣,兩次之間還只差100km咧。由於高張力,鋼絲少,鋁頭一斷就直接變波卡,別說騎了,想牽還牽不動咧,非得把剎車一邊拆下才能前進。  有了這兩次斷鋁頭的經驗,我再對編輪這事研究了一下。  以我的個案而言,我相信店員鋁頭瑕疵是原因之一,而我卻不免對這配置也感到懷疑。這種高張力的配置,儘管騎起來很爽,但路感就超級明顯,路平專案可以找我用這個輪組去試路,若要我感到舒適才能過關,那台北大概要全部翻過來打上五公分的柏油才夠讓人感到路平。另一方面,性能這東西往往意味著妥協,無論是在應用層面或是價格上的妥協。我這個輪組號稱全地型,搭配的框較重,強固性十足,也就意味的轉動慣量所帶出來的重量會比較重,平路起步時比較不容易帶出轉速,但帶出轉速後,就可以享受一點慣性帶來的效益,不過一好沒兩好,像是上坡時,腿力不足的我,常常踩不出這輪組的慣性,於是就多少有一點重拖的感覺。我試著站起來抽車,這輪組的良好剛性也一五一十地把我的力量傳到地面,但是,偷輕的少鋼絲配置也讓我的傳動力多少有一點點散失,感覺起來,騎這組輪就像是硬碰硬的對戰一樣,惟有人比車兇,才能好好運用這輪組的剛性及效率。  無奈,輪子比我兇,號稱高剛性又耐用的輪組,抗壓性那麼差,斷我兩次鋁頭抗議,我想兇他也不行,都變成波卡了還能怎麼辦,只好給它惜惜,帶它坐公車(and 計程車)回家。想想,總是這樣騎車出去轉乘大眾交通工具回來也不是辦法,畢竟我是要出去運動的。  於是,我開始評估再編一個輪組。  我對於Dura Ace花鼓的印象一直很好,花鼓本體的質感很棒。大家的評價不外是耐用,滑順,好保養等,只是價格不算平易近人而且重量稍重了一點,偶爾有好價格出現,就得看運氣來搶了。在第二次坐公車那天,我回來馬上打了電話問另一位手編輪業者編輪配置的問題,解決了一些疑惑後,我開始找Dura Ace的花鼓,打算來編一組耐用並主要著重爬坡性能的輪組(住台北盆地,往那跑都是坡呀)。討論後的配置大概如下:Dura Ace 7800花鼓,前28h, 後32h,DT RR415輪框, DT Revolution鋼絲,用傳統的2x及3x編法。編輪...

勵志電影推薦

圖片
 這是一部老片子,昨天轉電視又看到一次這部電影,我已經到了幾乎每次轉到,只要有時間,就會把他看完。再來我還想去買DVD來收藏。  這部戲劇情舖陳其實就像電玩遊戲一樣直線,中間一個簡單的旁支劇情(男主角不如意而去開計程車,同時女主角也移情別戀),但是男主角一本樂觀直率的性格,終究在最後還是能功成名就,重新抱得美人歸,多麼皆大觀喜的劇情呀。同時這部戲在角色的安排上,就像童話故事一般,個性鮮明,各司其職,好人就好到天真,壞人就爛進骨裡,幾個插花的角色,也都還能點綴地恰到好處,整場戲看下來,輕鬆愉快,又能激勵自己正面看待人生,實在是好戲一部。  片中再三傳達一個理念,就是人生不會一直是順境,總會有遇到逆境的時候,而面對逆境時,發脾氣是沒有用,遇到不順遂的境況,更是要用心以對,在不利地情形,少輸為嬴,甚至反敗為勝。就像打麻將一樣,遇到牌不好時,更要用心打,成功化解了眼前的危險,反而更有成就感。而渡過低潮,就能回到人生的常軌,無論在怎麼糟的情境下,都還是有出路,還是有解決之道的(如劇中男主角房子被查封而得再能幸運地找到棲身之地)。  這部片子不只談了面對人生的態度,也談了與人應對的襟懷。讓自己順境之時,對人更應謙懷,即便是在對戰的情境下,也無須趕盡殺絕,不必與人爭到底,面對自己人生應用心以對,而與人無爭,則能減少更少不需要的心神耗費;男主角在片末的舉動,即是導演在最後所下的一個結語。  很多電影在後續模仿了這部戲的概念去拍了一些類似的片子,但加入了太多奇形怪狀的元素,而總無法像這部戲一樣地純粹,也讓這部戲在我心中的地位一直屹立不搖,  這部戲是什麼?  是嚦咕嚦咕新年財啦 看這封面多麼的歡樂又喜氣呀  這部是2002年的香港賀歲片,有賀歲片一慣的喜氣洋洋風格,杜棋峰與韋家輝合作的作品,值得一看再看呀,特別是只是想休閒看看笑鬧時,這部戲真是上選之一呀,推薦給大家!!

羅馬公路走兩遍

圖片
 好吧,嚴格說起來,去回程都要算的話,我只走了大概1.6遍。  羅馬公路也就是118縣道,因連接了「羅浮」和「馬武督」兩地而得其名。久聞此路風景優美,氣候宜人,但去年朋友約騎時,我恰好總是有事,所以一直無緣一遊,這次總算有機會了,而且在接連的三個週末裡,我騎了兩次。  兩週前和Jimmy約了了趟羅馬公路,那天風和日麗的,天氣有點陰,但整體算是相當舒服。我們一路穿過土城、三峽、大溪,從台7乙線切入(我應該沒記錯路吧)。一路騎著緩上緩下的坡路,這裡的路況算好的,車量不算多,空氣也不錯,最讚的是風景真的很漂亮,秋冬時來,氣溫也相當宜人,也無怪乎北橫一直是北部有名的單車聖地之一。  緩坡是公路車的長項,可以很輕鬆地踩出還不錯的速度,所以在北橫的前面這段,除了幾個稍陡的波段,到巴陵前都還算愉快;我和Jimmy略過了便利商店,直接來到大橋旁的香腸攤休息,在這裡拍拍照,看看風景,也順便休息。  隨後再上路,騎沒多久,就到了羅馬公路的入口。羅馬公路雖說是一路爬昇,但其實路程是上上下下的,以公路車騎起來還不算太難,而且沿途風景優美,高點前,還有一個大大的觀景平台,可以往下看到石門水庫(?,應該是吧)的風景,只是我們這次騎乘沒特別停下來拍照就過去了,畢竟還有路要趕。  過了復興鄉和關西的界線,再爬一下就是羅馬公路的高點,接下來就是一路下坡,接到台3線上;一起去吃了粄條,味道很不錯,頗有客家風味,再來則是到7-11休息一下,順便補給一下水。到了這裡大概已經騎了有75km了,這一天卻沒有太累的感覺,應該是那一陣子比較常騎的效果吧。  好好地休息了一下後,我們又騎上了上上下下的台3線,這一路約55km,騎起來不算太辛苦,不過都是市區的路,車多了點,空氣糟了點,但無論如何,約3個小時不到我們就回到家了。  羅馬公路第一遍,騎起來沒有太累,回程也有發揮公路車的速度優勢,讓我對這路線留下很好的印象,嚷嚷著以後可以常騎這個路線。  於是,上個週末,幸運地沒有下雨,我們一群人又約騎了羅馬公路。週末有寒流來,氣溫頗低,而冬天的衣服很難搭配,穿多了上坡會噴汗,少穿一點,下坡的冷風又很致命;現在住的地方算是在山邊,常常對於出門前的溫度會誤判,這一天一大早開窗,寒風陣陣,於是我先穿了件刷毛排汗內衣,再加車衣,腿套,外套出門,到了集合點吃早餐時,發現天氣漸漸轉好,開始熱了起來,恰好Jerry睡過頭,於是我就先回...

北宜順逆完成 - 145 KM

圖片
 說來可惜,這台公路車入手以來從來沒有跑過幾次破百的長程,大多都是跑50km左右的短程路線。這個月來,騎車的朋友們陸續換成公路車,而我也在傳動系統動了大大的升級,上次烏來雨騎,朋友們就提了之後要常來騎破百的主意,果真是好主意,於是有了這一次的北宜行,不過Jimmy要值班,於是我和Jerry兩人就只好放他鳥啦。  一直以來我就很想騎一趟北宜公路順逆,這條北宜公路,從雪隧開通後,小客車少了許多,只剩下數量不算多的大貨車和數量很多又很愛飆的重機,整條北宜公路變得清新順暢許多,也就成了北部單車客的好去處啦。北宜公路共有兩個高點,一是知名的海倫咖啡,大約從新店方向進入,爬了14k的緩坡後可以到達,隨後是一路下滑到坪林,這裡有個車友集結的7-11,從坪林出發,再爬行約18K左右,則會到達另一個高點,約55K處的頭城縣界,然後就是北宜公路著名的九彎十八拐,一路下滑出北宜公路,右轉沿台9線前往礁溪,左轉則可進頭城市區,再往北海岸前進。  這一天我們沒有約特別早,早上七點半在公館圓環集合,先前往新店吃早餐,不過常去的那家早餐店今天早上居然沒有開,我們只好再往內探,找到一家外觀不太起眼的早餐店就進去了。特別提一定是有原因的,沒想到這家的早餐真不錯吃,我本以為只有我的燻雞堡好吃,結果連Jerry也覺得他的豬排堡讚,紅茶也不會太甜,然後價格也比路口的店便宜五元,以後乾脆就都來這裡吃好了。吃飽後,也沒看時間就準備上路了,北宜到坪林段還算熟,就是一路緩上。在來之前,我把我的大盤、BB(換成Dura Ace的)和飛輪都換掉,這一天就準備來試試上坡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。  去程的上坡,一路上的廻轉速大都可以維持在70~80之間,踩起來不會太重,就一路一直順順地上去,不過單調的路況騎起來也挺無聊的,一路就跟Jerry邊聊天,邊爬坡,順便罵一罵從身邊靠很近殺過的重機,沒多久,就看到石碇的大茶壺地標,這也代表著第一個高點-海倫咖啡就要到了。過了高點,就是一路的下滑,這個時候,輪組的滑順就可以十足的發揮,我這組手編輪,框稍高,張力也拉得十分足夠,騎起來頗有硬梆梆的感覺。在下坡的時候,可以有提昇車子的穩定性,特別是在過彎的時候,感覺特別明顯,以前沒有特別感受的「軟」,在換了這組輪之後,才有真正的差異感浮現。這一路開心地滑到了坪林,在7-11買了fin. 布丁,補一下熱量,休息一會兒後,就又準備上路啦。  往頭...

關於車店的一些想法

 單車說起來是個有點複雜,又似乎沒有那麼複雜的產品。一台車說來不到幾十個零件,再細部分解加上螺絲也不會超過百個零件,很多基本的調整及故障排除只要翻翻書,加上一把簡單的多用工具組就可以搞定,但是,腳踏車卻也有很多的眉眉角角,不是自己土法煉鋼就可以成就的,有些調整或是零件的拆裝,沒有那個工具,就真的是做不到(或做不好),而一些貴參參的單車零件,往往得配合一些高級一點的工具,如:扭力扳手,來完成精確的裝設以迎合更精準的騎乘設定與要求,同時也避免把零件鎖爆或無法固定到適當的強度。  我與車店交涉的經驗並不多,騎車兩年多來也不過跑過兩家車店,不過,這是兩家南轅北轍,經營理念完全不同的車店,也因此有了些心得,最近在車子的傳動系統部份做了近乎全面性的升級,多了些經驗,有些想法,在此紀錄一下。  我原先買車的店,是家很傳統的車店,開了約20幾年,其營運模式就跟其它零售業一樣,追求週轉率。也就是老闆有一筆資金,跟車廠買斷一批車,由於大量購買,會有比較多的折扣空間,購入後,依市價做一點折扣出售,賺取差價的空間。而由於多年的經驗,對車子一些基本性能的調整、故障排除都能處理,在店家買車後,後續的調整也都不需要再花額外的費用。在我自己的感覺裡,這家店的老闆就跟一位頗有老經驗的車友一樣,差別在他可以賣你車,而且用很不錯的價格,在技術方面,多年來經手無數輛的單車,也看過形形色色的問題,不過,單純根據過去經驗來處理問題的方式往往很傳統,我自己的形容是土炮啦,簡單的說就是用省錢、DIY的方法把問題排除,處理到及格就好,但騎乘性能的提昇或許就不是這樣的店家所追求的,此外,近年來,國內單車市場慢慢往高階發展,加上一些新的技術引入,這一類的店家,往往只受車廠提供的一些基礎訓練,對於複雜問題或是前進技術的處理或許無法根治,而僅沿用過去經驗來處理就更不恰當了。  最近因為編手編輪和更換一些套件,接觸了另一家車店。  這家店裡的技師年紀較輕,一直以來便在網路上聽到許多正面的評價。還記得去拿手編輪時,在裡面的牆上看到滿滿的Park tools的器具,光那幾次電子式的扭力扳手大概就值上好幾萬了,其它各式樣的工具也就不在話下,牆上盡是滿滿的藍標(Park tools的代表色)。我相信,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腳踏車這東西,可以簡單,可以複雜,可以粗糙,當然也能有細緻,店家願意投資如此獨特及多樣化的器具,讓我相信其對於...

手編輪組初體驗

 騎車騎了一陣子,一直以來便聽到江湖傳言換輪組可說是差異最明顯的升級項目,本來在年初就打算來入手一組手編輪用看看,但拖拖拉拉的,到了九月的時候才真正下定決心要去編一組來體驗看看。問了一位認識的朋友,也看了許多網路上的文章,最後有兩個選項,一是一位風評很不錯,朋友也推的網路賣家,另一則是一家專業車店,兩者都有其招牌的組合。九月底的時候,恰好有朋友要到那車店去問車子修理的事,我就一併去探探手編輪組的資訊。  進入車店後,由一位店員(相當專業)跟我洽談我的需求,根據我的體重,他覺得ALEX的R380,儘管輕,但我踩起來可能會有偏軟的感覺,於是他推了店裡的另一組招牌,ALEX Pro28輪框 + Q-lite花鼓 + Pillar 1422扁鋼絲(很多人看到這裡應該就知道是那家店了)。這組框屬小A框,加上扁鋼絲的配置,有減少風阻的好處,當慣性帶動起來後,也能較輕鬆地維持速度,對於平路騎乘很有幫助。由於整個洽談的過程感覺很不錯,加上該店員的手藝也頗受好評,綜合評估日後維修及車子整體的保養的方便性後,我就下訂啦。但現場沒有我要的黑色花鼓,得待料一陣子,輪組採前輪24H 2X編法,後輪2:1,也就是傳動側採傳統的3X編法,非傳動側則用跳孔直拉的編法。  網路上對於後輪這種跳編的方式有兩種不同的看法,由於2:1的編法會用到所謂的放射狀,也就是直拉的編法,許多花鼓廠商並不建議這樣編,甚至有廠商不保固這樣的編法,有看過一些花鼓孔爆裂的照片,還蠻驚悚的;但也有人說這樣的編法反而可以平衡傳動/非傳動兩側不同的拉力,可以有平衡的效果,對整體輪組的張力維持是有幫助的;在店家知道我的體重後,仍推這樣的配置,我想店家對這樣的組合該是相當有信心才是,總之,我就先騎看看啦,希望不要爆掉就好。  等呀等的,等了近一個月,到了十月下旬打電話去問知道花鼓到貨了,再過幾天,打電話去問知道輪組剛編好從台上拿下來,當晚立馬飛奔去換上新的輪組;可惜的是原來幫我介紹的店員居然離職了,我的輪組想必不是出自他的手,但該車店的品質應是相當一致,日後有什麼問題,還是都可以回車店處理。  到了店家,我拿出自己準備的內外胎、飛輪,一位技師很熟練地幫我把輪組安裝好,整個過程就看到他仔細的找輪胎的滾動方向免得裝錯,飛輪在逼緊時,也記得要上一些黃油,這些都是一些很小的細節,但跟我在另一家土炮車店的經驗,就差多了,至於這兩種車店,有一點...